中新社上海12月6日電 (記者 許婧)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合作與分歧:抗戰時期的同盟”國際研討會6日在上海舉行,中、美、日三國學者在研討會上深入分析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對中國抗日戰爭的看法。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席教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主任呂彤鄰當天表示,長期以來,西方學術界對於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不夠重視,涉及抗戰意識形態或文化的著作中,也很少提及中國抗戰,這與中國人民在二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的歷史事實不相符合。
  當天,與會者就“介於美蘇之間”、“歷史貢獻”、“中日在國際舞臺上”、“在敵人後方”等四大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日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小代有希子就“帝國的衰落”問題分析了二戰中日本的衰落。美國華盛頓特區研究者、林邁可的外孫女李淑姍就“林邁可及無線電技術在二戰中共作戰中的角色”一主題對林邁可這位中共抗日的觀察者、見證者和親歷者在二戰中的角色進行了陳述。
  呂彤鄰以“美軍觀察組的來龍去脈”為題做了主題發言。在史學界尤其是中國史學界,普遍認為美軍觀察組駐扎延安是親共舉動,但呂彤鄰研究了美國國家檔案館收集的大批歷史文獻後認為,這種推論與歷史事實相差甚遠。
  2013年,呂彤鄰開始從事“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抗日戰爭研究”項目,她從中國抗日戰爭研究的國際視角出發,即分別從美、日、蘇、中國國民黨和中共的視角對中國抗戰進行多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同時強調對原始文獻的挖掘和分析,側重對美國、日本、蘇聯以及中共檔案進行發掘、比照和研究,當天公佈的研究成果正基於此項目。
  主辦方透露,目前所進行的學術研究和成果推廣,是期望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贏得應有的國際地位,為當今中國與美國的大國關係、中日、中蘇等多邊關係提供歷史借鑒,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提供歷史參照。(完)  (原標題:中外學者在滬探討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抗日戰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hszvsqzi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